科创板年内第3家!健信超导IPO获受理,拟募资8.65亿

科创板年内第3家企业获得受理,“科创板八条”的政策效应持续放大。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官网披露,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信超导”)的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得受理。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是全球更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专注研发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在该领域长期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下,健信超导实现了目前主流零挥发超导磁体的自主设计和规模化生产。

对于拟募资8.65亿元,健信超导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向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深耕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17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傲拓科技、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昂瑞微的科创板IPO申请先后获受理。

5月7日,中国 *** 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在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上,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并择机发布,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拟募集资金8.65亿元扩产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本次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发行数量为不超过4192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拟募集资金8.65亿元。

健信超导表示,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公司募集资金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展开,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产品结构,增强公司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一是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75亿元;二是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6亿元;三是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4亿元;四是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

“如募集资金到位时间与项目进度不一致,公司将根据上述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其他资金先行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先期投入的资金及支付项目剩余款项。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不能满足上述项目需求,不足部分将由公司自筹解决。”健信超导称。

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格局

健信超导成立于2013年,主要产品为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这些产品构成了MRI设备核心部件的主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

据悉,健信超导置身的医用磁共振成像(MRI)核心部件研发生产赛道,该领域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据统计,全球MRI设备市场中,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企业曾凭借先发优势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

在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等产品上,健信超导突破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制造,有力保障了国产磁共振产业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支撑并推动了国产超导磁共振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医院磁共振检查的价格。

在目前主流的零挥发超导磁体领域,健信超导追平了与国际巨头约20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设计与工艺的持续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如持续创新推出大孔径、高均匀性产品,通过电磁与结构设计优化降低液氦使用量,通过运输过程液氦保持专利技术研发促进MRI设备海外供应链模式的创新。

健信超导的1.5T零挥发超导磁体实现批量生产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的垄断,一方面通过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推动了MRI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另一方面已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有望改变行业格局。

股权方面,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共有4家,分别为许建益、郑杰、赵吉明和宁波韵升,持股比例分别为41.51%、9.68%、8.72%、8.72%。

此外,分支机构方面,健信超导共拥有4家子公司和1家合营企业。其中,香港健信位于中国香港,主要为公司海外投资平台;印度健信、意大利健信均为公司的海外交付中心;宁波协诺主要从事原材料贸易业务。合营企业苏州柏尔特主要经营MRI设备组件业务,系公司的下游客户。

近两年营收均超4.2亿元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健信超导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和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

从产品分类看,健信超导的超导产品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无液氦产品收入增加较快,永磁产品收入相对稳定。2024年,在国内医疗采购市场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健信超导的营业收入维持稳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4%。

市场份额方面,从全球市场来看,2024年以装机量计,全球MRI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11亿美元。在MRI超导磁体领域,健信超导以4.2%的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国内第二,成为全球更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其中,健信超导的永磁体业务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61%,居行业之一。

而在行业发展方面,招股书显示,当前全球MRI设备市场正处于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容阶段。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MRI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11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4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0%。其中,中国市场作为更大增量市场,政策红利正加速基层医疗设备普及。

政策层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发展的政策,如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加大对医疗设备研发的财政补贴等。这些政策为健信超导等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美国债市:国债收盘窄幅涨跌互现
  • 欧洲债市:德国国债收窄跌幅
  • 有企业15个月连亏、有的盈利百亿,光伏行业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点?
  • 美黄石公园附近重大车祸致5名中国公民遇难,驻旧金山总领馆紧急提醒
  • 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联邦副主席帕姆兰会见何立峰
  • 欧央行鹰派官员警告:贸易战或推高通胀 限制进一步降息空间
  • 【光明论坛】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 商业头条No.72|缔造户外黑马:钟承湛详解凯乐石爆红秘密
  • 心相印客服被曝无故辱骂顾客,官方回应:账号可能出现异常,正在紧急核实情况
  • 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
  • 新华时评: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不移
  • 会计江湖|年报披露关注什么:独董给出的“信号”
  • 北美经济学家热议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世界仍需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 不再提供联邦拨款,美国政府宣布对哈佛大学“断粮”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当直播带货也在走衰,图书行业能往何处去?| 世界读书日
  • Wolfspeed 2026财年营收预测未达预期 盘前大跌20%
  • 靴子落地!000656,重整计划获批!